第304章 两个装甲连杠起来了

  时光流逝,岁月如梭。

  转眼过去两个月。

  一九九八年已成过去式,迎来了崭新的一九九九年。

  陈军在这新一年的一月份,总算是完成了全军经验分享讲课,重新回到钢七营主持训练工作。

  此时距离过年只剩一个多月,常规部队都进入到了休整期。

  而正处于强化训练中的钢七营,却依旧处于紧锣密鼓的高强度训练中,不敢耽搁哪怕一分一秒。

  一年之期已经过去将近一半,留给钢七营的时间已经不多。

  不争分夺秒训练。

  怎能通得过一年后的考验。

  在过去的这将近半年时间里,高城严格执行陈军的训练大纲,将各项基础训练操练的很扎实。

  陈军如今回到钢七营主持工作,基础工作已经不需要他来负责。

  陈军需要做的工作就只有一个——

  那就是对整个营进行精修,揪出每个连所存在的问题,以及可以提升的方向,针对性的进行强化。

  这是一项复杂且深入的工作,执行者需要极其丰富的经验。

  否则没办法找出各连队问题,把各连队存在的暗疾给修复,精修整个营也就会变成一场空谈。

  所以陈军制定了详细方案,深入每个连队进行实地调查。

  且在下连队进行针对调查前,陈军为了能够更好的发现各连潜在的问题,让这场精修可以有更好的效果。

  专门针对合成部队的特性,加入了全新的合同战术理念——

  “侦控打评链路理论!”

  这是后世很成熟的战术思想,能有效整合合成部队各兵种的打法,提前拿出来对提升战斗力很有帮助。

  侦控打评链路理论的基本概念,理解起来其实并不难。

  “侦”就是侦查,获取敌人情报;

  “控”就是控场,掌控战场局势,控制战斗的节奏;

  “打”就是字面上的战斗。

  “评”是战后评估。

  俗话说的吸取教训才能进步,战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,可怎么总结最有效也是需要技巧的。

  在这套理论中的评估方式,就是对战斗的过程进行沙盘复盘。

  把这四个环节融会贯通,让其成为肌肉记忆般的流程,就能通过不断演练和优化来提升战斗力。

  最后的链路理论四个字,指的是四个环节形成闭环,强调协同和持续改进。

  简单版本的解答就几十个字,好像谁看一遍都能够学会似的,可实际执行转化的难度很大。

  为了钢七营能更好的理解、消化这一套新理论。

  陈军不仅特意做了细分方案,还针对这套理论中每个关键的核心,都挑出来进行了详细讲解。

  侦控打评链路理论是一种以协同为核心的流程管理方法,特色是通过四个关键环节形成闭环,提升组织效率与作战能力。

  其核心内涵有三类十条:

  第一类为“理论框架”,以四条核心作为基础支撑。

  第一条是“侦查”。

  通过结合电子对抗大队和特侦连,发挥出虚拟和实体的各自优势,最终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。

  强调信息收集与情报分析环节,通过多维度数据获取构建决策基础。

  合同部队是信息化背景下的产物,注定了信息和数字化将成为主导,有效整合战场侦察与电磁情报获取能力,才能最大化发挥出战斗力。

  第二条是“控场”。

  体现为对资源与流程的动态掌控,对战场态势感知与指挥体系调控。

  举个最形象,最恰当的例子

  就是要把合成部队的多个兵种,像控制一个巴掌的五根手指一样,灵活且快速的摆出“剪刀手”、“OK”、“石头”等动作,将部队指挥玩出花来。

  能够有更多的组合和搭配,有更强的可操控性,就是合成部队和传统部队之间最大的区别。

  传统部队的战术打法单一,合成部队则具备多样化作战能力。

  第三条是“打”。

  也就是战斗。

  围绕的核心其实就只有一个,那就是怎么在付出最小的代价情况下,尽可能多的消灭敌军。

  要想高效地完成这一点,就需要精通大量的战术打法。

  且以信息化合成战术为最优!

  比如结合前面的情报与控场,精准掌控了敌人的信息与战场局势,发射导弹打掉的指挥中枢,通过电子战干扰敌方通讯,将敌方指挥系统彻底瘫痪,然后再出动突击部队发起突袭。

  整个流程执行下来的过程,就是一次完整的战斗。

  第四条是“评估”。

  通过复盘优化形成持续改进机制,以沙盘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