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04章 两个装甲连杠起来了

推演与实战数据回溯,优化“侦察-打击-评估“响应链路。

  还要建立战略绩效系统,对过程、举措、人员组合等进行深度分析。

  现在国内一派太平没有战斗,那就把平日的对抗训练,各种大小实战演习,全部纳入评估内。

  通过总结训练演习中的问题,不断优化战斗体系,修补存在问题。

  第二类是“协同机制”,共归为三条。

  首先是流程标准化:

  将复杂的任务进行拆解,成为可协同的标准化动作。

  将所有的训练流程变成流水线,使各连队像流水线一样高效协同,以最小的时间获得最大收益。

  其次是数据驱动战斗:

  构建情报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,让每一场战斗开始前,都有足够数据铺垫,把敌人了解透澈。

  简单形容就是一句话,情报一定要走在战斗前面。

  用通俗的话来说,就是知己知彼,方能百战不殆。

  而要想将这种做到最优化,就需要一个覆盖整个部队的指挥系统,也是钢七营目前所欠缺的。

  在这个数据化信息化的时代,整个部队综合到一个系统平台上,让指挥变得更加的高效和便捷,这是未来的必然趋势,也是必须做到的事情。

  陈军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想办法,想要解决指挥系统这个大问题,只可惜现在依旧没有头绪。

  开发一个全新的系统,而且还要符合军队需求的系统。

  不是一件简单的事。

  不仅需要有大量的可用军费,在上级的支持下打造一个开发实验室,还需要关键的核心人物来领导。

  而这年头懂程序开发的顶级人才,不管放在哪里都是万人抢的香饽饽。

  以军队的条件,还真挺难抢到。

  在没有找到具备领导整个项目,按要求完成开发的领导级程序开发高手之前,这个项目就只能暂时搁置。

  哪怕有足够军费,也没办法启动。

  更别说以现在钢七营的级别,根本就没实力打造开发所需的实验室,项目启动起码得到合成团以后。

  因此现在再急也没有用,不用在这上面花费太多的心思。

  主打随缘即可!

  第三条是责任下沉:

  通过中心划分与增量分享机制,把训练成果与考核绩效挂钩,没有达到要求的带兵干部,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,甚至会被调离钢七营。

  没能达到训练要求的战士,同样也会被调离钢七营。

  当然。

  如果表现好,也会有奖励。

  通过清楚的奖惩责任机制,激发带兵干部和战士们的动力,进一步提升训练的质量和成绩。

  第三大类是“设定目标”,同样也是分为三条。

  首先是在训练效能上的提升,通过执行链路理论的持续优化,将整体训练效率起码提升百分之四十。

  其次是完成作战模式的革新,各连的综合成绩必须提升一倍以上。

  最后是组织韧性大幅度增强,通过最小作战单元的专业化分工与协同,实现“一加一大于三“的倍增。

  以上三大类共十条的链路理论,就是陈军向全营进行推广的新思路。

  以陈军在钢七营的主导级影响力,新的链路理论必然会很顺畅的执行下去,钢七营很快便会跨入新阶段。

  理论的具体执行交给高城负责,陈军这才正式展开了“精修”工作。

  首先被陈军盯上的是装甲连!

  钢七营经过上一次的扩编之后,现在已经有了两个标准的坦克连,配置的都是重型主战坦克。

  陈军首先来到了装甲一连,从训练到小考核全部走了一遍。

  不得不说。

  红三连的基本盘非常的扎实,敢和高城叫板的三连长黄洋能力也不错,对新事物的吸收能力非常强。

  陈军在装甲一连整整考察了两天,基本上没发现什么大问题。

  不管是单车组突击作战,还是多车主组合作战;不管是炮弹的命中率,还是集团冲击的效率;不管是常规的战术,还是陈军研发的合同战术。

  等等各个方面。

  考核下来成绩都是非常出色,全部达到了优秀成绩的标准。

  也达到了陈军要求的标准。

  陈军对钢七营是非常严格的,在这里永远都不会有合格和良好,只存在不合格和优秀两个级别。

  达不到优秀标准就是不合格,一切都是向顶级战力对标。

  只有一些不足为虑的小问题,陈军相信只要他指出来之后,用不了多久时间就能全部改正。

  检阅的第一个连队就这么优秀,证明大家确实都在努力拼搏。

  陈军的心情非常不错。

  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