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8章 这么大一口锅,不能自己一个背

  相比他的郁闷,一众流民无疑很激动,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喜悦,看向许夜的眼神也是无比感激。

  许夜哪有时间理会这些,安抚众人的同时,并让皇城司负责分发粮食。

  可能是劫后余生,也可能是明白能活命来之不易,又或者单纯的迷信。

  怎么都好,百姓的情绪很稳定。

  船上一众举子也都下了船,帮忙安抚百姓,都是读书人,心地都不坏。

  许夜则趁着这会,大概了解了一下情况。

  刚刚王靖对他的警告,他不得不上心,对方说的没错,这些百姓眼下虽然情绪稳定了,但,之后呢?

  如果活不下去,他们最终还是会走上那条路,而一旦如此,那他的锅就跑不了了。

  这就很头疼很无语了。

  许夜一开始的打算,只是帮忙安抚,分些粮食什么的,娘子家大业大,且一直在做善事,一船粮食而已,就当是帮娘子打名气,无所谓。

  可结果,军方突然冒了出来,还要将这些人全部拿下,他想着跟对方讲讲道理,谁曾想,对方蛮横霸道,结果就成了这样。

  现在怎么办?扔下这些人不管?

  一旦如此,这些人活不下继续闹,闹出更大的动静,那他也就完犊子了,毕竟这些人是他以朱雀令保下的。

  “公子,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就是这样……”徐刚汇报道,神态很是恭敬。

  毕竟朱雀令的拥有者,他自然不敢怠慢。

  “免役银、宽剩银、还要服徭役,强制摊派,提高贷款利息,官商勾结,垄断民生物资……”许夜口中嘟囔着,很是无语。

  因为王安石变法的乱象,在泗县全都齐了,各种税收不说,官商勾结,还垄断了民生物资,导致生活物资价格暴涨,百姓苦不堪言。

  这才有人闹到衙门,之后衙门抓人,带头的几个被关了,据说还死了两个,再之后更多的人去衙门讨说法,太平教再趁机作乱,这便有了后面的事。

  其实不用了解,许夜都能猜到大概。

  这片土地的百姓,从骨子里渴望和平,爱好和平,逆来顺受,不是实在活不下去,绝对不会踏出那一步。

  许夜问:“县衙那边情况怎么样?可有粮食?”

  其它先不管,粮食才是首要问题,那一船粮食可不够这些人吃的。

  徐刚道:“回公子,暂时还不清楚,但……”

  话没说完,但意思很明显,衙门都被攻陷了,怎么可能还有粮食,就算真有,多半也被抢光了。

  许夜又怎会不明白,想了想又问:“泗县及泗县周边,今年粮食收成如何?”

  徐刚先是怔了一下,随即道:“回公子,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,泗县周边粮食收成都不错。”

  “正是因为此,泗县前任县令和泗县乡绅才以市易司的名义压价收购,但之后世面缺粮,又不投放市场,导致价格越来越高。”

  “……”

  这就是市易法的弊端。

  官方下场,成了最大的垄断商。

  虽然临安那边,知府衙门和自家娘子也在趁丰收屯粮,但有老林把握着,而如果当官的只想自己发财,再好的政策都是白费,只会变成敛财工具。

  任何新政,执行的人永远是最关键的。

  许夜微微叹息。

  徐刚看似也有些担心,问道:“公子,那现在怎么办?”

  许夜心说:哥还想问你呢!能不能立刻上报朝廷,派个人来接手这烂摊子?

  然而,答案显然是否定的,因为徐刚本身就是上面派来的。

  何况,人是自己救下的,其它人不会接,就算真接,以这个时代的交通,以及办事效率,怕是这些百姓早就活不下去了。

  当即他只得道:“只要丰收就不怕,既然不在衙门手中,那些乡绅手中肯定少不了。”

  “准备进县城吧!”

  这样的烂摊子,一时半会肯定是走不了了,好在距离会试还早,倒也不急。

  不过,这么大一口锅,可不能自己一个人背。

  当即许夜将两浙一众举子找齐了。

  董远道:“许兄,你召集大家是否有什么打算?”

  “对啊!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?”

  众人也了解了大概情况,都挺热心,毕竟读书人嘛!且刚刚中举,都怀着一颗壮志雄心,对之前军方的做法其实都挺排斥。

  这对许夜来说,可就太友好了。

  口中道:“眼下什么情况,相信大家都知道,许某就不再重复了,在临安,大家彼此之间可能有过节。”

  “但出了临安,我们都是两浙举子,一言一行,都关乎两浙的名声,尤其是眼下这种情况,身为读书人,我们能看着这些百姓去死嘛?”

  “……”

  “许兄说得对,出了两浙我们应该同气连枝。”

  “不错!许兄有什么话不妨直说。”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