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9章 骑兵三宝亮相

  五月初三下午,杨平和一众高层领导一起,在自己制定的战略框架内,进行补充完善,最终拿出了相当完美的作战方案。

  五月初四上午,各级主官便按照要求奔赴战位。

  而杨平则和诸葛亮、齐峰等人,视察了信阳新城附近的工业基地。

  这里有3个高度超过5丈的大型土高炉,可以直接将矿石提炼成生铁,产量相当可观。

  用齐峰的话说,就是:“我太平民团的生铁产量已经过剩了。”

  晚上,同样是在那间巨大的会议室内,杨平和赶到的100多位太平民团团员代表,对太平民团成立将近4个月来的工作,进行总结,

  杨平对2千余组织成员的贡献,予以肯定。

  随后,就攻略荆州行动,在组织内进行动员。

  最后,任命护民军训导司司正王成,为南阳郡分田编户领导小组组长。

  王成对杨平的大同世界理念,极其推崇。

  在杨平看来,王成已经可以和20世纪30年代那群坚定的战士一样,愿意为自己的理想付出生命?

  而且,汝南郡分田编户工作最初的启动,王成全程参与,还单独主持了上蔡县的分田编户工作,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在太平民团中仅次于齐峰。

  另外,由此次大战的总后勤负责人钟矛,担任南阳郡分田编户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。

  另外,该小组还有24位成员。

  因为在杨平的计划中,现有的南阳郡会仿照汝南郡,按照21世纪的行政区划,设置为24个县,编成为宛州。

  一个分田编户领导小组,等于是杨平已经将计划中的,宛州领导框架给搭建起来了。

  在杨平的设计中,2000多太平民团团员,在护民军中不仅仅是指挥员、战斗骨干,同样也是监军。

  在兴州22县,他们是共建大同世界的先锋,也是各级官员的监督者,是杨平的统治核心。

  五月初五端午节上午,仍然是开会。

  不过,这次却是太平民团治下行政府各级主官、以及兴州各县的代表。

  会议开始,杨平宣布:将太平民团行政府规格提到正三品,由杨平本人暂时代行布政使权责;

  由齐峰担任左布政使,官阶提到从三品,成为目前杨平集团中官阶最高的官员。

  同时,将各部司正,品阶由从五品提到从四品,等于是给这些文官集体升了两级。

  随后,又给成立的兴州政府,任命了一大批佐贰官,彻底完成了兴州的组织架构、行政架构。

  接着便,是各部门以及各县向杨平汇报工作。

  总结下来就是:

  我们兴州加上东部4县,总人口将近140万,种下了将近8000万亩土地(相当于现在的2000多万亩)。

  现在正是万物疯长的时节,凭借着我们通过都督生产出来的工业产品,比如玻璃、白瓷、白纸等商品,从徐州州、淮南、荆州等地换来了大批粮食、盐巴。

  目前我们的粮草储存量,已经能保证140万人安稳地吃到半年后。

  而半年之内,我兴州境内就能迎来一次丰收,届时我们就彻底不缺粮了。

  另外,我们按照都督的要求,养在兴州各户手里的鸡鸭鹅,已经超过了100万只(相当于每户养了两三只)。

  都督让我们收集的各种羽毛,已开始收集,有了一定的存量。

  另外,这些鸡鸭都是按照都督的要求,由政府提供虫子、麸糠饲料等,目前,长得快的,已经到了能杀了吃肉的程度,下蛋的话,再有个两三个月就能开始了。

  另外包括猪、羊、犬、驴、马、牛等牲畜,数量均有所增加。

  其中,这次报告最亮眼的一点就是太平民团治下在大规模养虫子,主要是豆青虫。

  这可是好东西,吃的是草,产出的是蛋白质。

  负责农业事务的宁季,当时给杨平报的产量是一天能产十万斤虫粉,已经勉强能够保证治下所有百姓一天喝上一碗虫粉了。

  在没有大规模的牛奶或者肉食供应的情况下,杨平能够想到增加治下民众营养的,也就只有后世60、70年代困难时期,大部分老百姓补充营养的办法了。

  农业情况汇报完毕,接着就是工业情况。

  总结起来就是:

  杨平设计的那种高度两丈多的小型土高炉,目前在宜春镇共有5个,偃城县、新蔡县、平舆县各有两个。

  另外,在信阳新城附近还完成了3个大型土高炉,目前的生铁产量已经过剩,而生产的合金精铁,足以保证护民军的兵甲、器具使用。

  另外就是,在确山县建立的大型水泥厂,正在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水泥。

  目前,水泥主要供应方向是信阳新城的建设,以及南起信阳、北到偃城县这一条长度400多里的南北大道。

  根据石臼这位工部负责人预测,最多两个月,宽度3丈的南北大道就能全部完工,而信阳新城,也将在两个月内全部完工。

  说到这里,石臼给加了一句:“都督,这简直是个奇迹!”

  这章没有结束,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