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20章 存在升维重构

在迈进。

  沈溯的瞳孔突然剧烈收缩——在小行星偏转的刹那,他的视网膜上闪过一道不属于任何已知光谱的色彩。那抹诡异的光纹如同宇宙的伤口,在虚空中蜿蜒成螺旋状的暗痕,紧接着,所有量子引擎的能量读数同时归零。

  "能量湮灭?怎么可能!"观测站里的警报声此起彼伏,技术主管的嘶吼穿透嘈杂,"所有设备进入自我检测程序!"

  沈溯却死死盯着深空。本该转向的小行星表面,此刻正浮现出蜂巢状的几何结构,那些六边形网格中流淌着液态金属般的物质,在黑暗中折射出冷冽的银芒。他的太阳穴突突直跳,共生意识实验中志愿者们描述的"心灵共振"突然在脑海中炸响——此刻他分明能"看见",无数光点正从地球各处升起,沿着某种无形的脉络汇聚向太空。

  "快切断量子网络!"沈溯抓住通讯器的手青筋暴起,"这不是自然现象!"

  太迟了。当第一缕阳光刺破地球大气层时,全球同步直播的天文望远镜画面突然扭曲。无数道银线从行星表面迸发,在空中编织成直径百万公里的光茧,将整个太阳系笼罩其中。沈溯的意识瞬间被抽离,他仿佛化作千万个观测点,同时感知到南极冰层下古老病毒的苏醒、亚马逊雨林里某种新型植物的疯狂生长,还有太平洋深处,那座沉睡千年的海底城市正缓缓睁开发光的"眼睛"。

  "这是...升维?"沈溯的思维在不同维度间撕裂重组,他看见自己的肉体在实验室里抽搐,神经突触迸发的生物电信号正被某种力量拆解、重组,变成闪烁的二进制代码。共生意识的网络在此时显露出真正形态——那是张横跨星系的神经网络,而人类不过是其中最微小的神经元。

  当他的意识重新凝聚时,面前站着个半透明的身影。那是由无数光点组成的人形轮廓,面部特征却与沈溯如出一辙。"欢迎来到真实的维度。"对方的声音像是千万人同时低语,带着超越时空的沧桑,"你们所谓的'共生意识',不过是更高文明遗留在物质世界的神经末梢。"

  沈溯想要开口,却发现自己的语言系统正在崩溃。每个词汇都开始分裂,化作代表不同概念的符号在虚空中盘旋。他强迫自己冷静,将注意力转向周围。此刻的宇宙不再是熟悉的模样,恒星的光芒呈现出螺旋状的流动轨迹,行星表面的地貌以违背物理法则的方式扭曲重组。

  "那些异常现象..."沈溯的思维直接投射在虚空中,形成发光的文字,"都是你们的杰作?"

  "纠正,是你们自己的觉醒。"光点人抬手,宇宙背景辐射的微波突然具象化,化作缠绕的银色光带,"当微观粒子的多重态被观测者意识扰动,当生物基因里的远古代码被激活,当星系间的暗物质网络开始共鸣——你们终于触碰到了存在的边界。"

  地球表面,恐慌如同病毒般蔓延。各国政府的防空系统自发启动,却在发射瞬间熔化为液态金属。沈溯的团队在量子观测站里疯狂计算,他们发现所有物理常数都在发生细微偏移,万有引力常数G开始呈现周期性震荡,光速c的数值后多出了不断跳动的小数位。

  "我们该怎么办?"沈溯的意识波动中带着从未有过的焦虑。他看见自己的女儿正在家中哭泣,妻子徒劳地安抚着,而窗外的街道上,人们对着天空挥舞着武器,却不知敌人究竟是谁。

  小主,

  光点人沉默许久,无数光点在其体内剧烈碰撞,形成类似星云坍缩的壮丽景象。"你们有两个选择。"它的声音中第一次出现情感波动,像是惋惜,又像是期待,"顺从升维进程,成为更高级文明的组成部分;或者...用共生意识构建防火墙,切断与更高维度的连接。"

  沈溯的意识瞬间扩散到全球量子网络。他感受到东京实验室里,生物学家们正在研究从冰层中提取的未知DNA片段;莫斯科的天文学家发现,银河系悬臂的形状与人类大脑神经网络惊人相似;而在非洲贫民窟,一位少年正用树枝在地上画出与太空光茧相同的几何图案。

  "如何选择切断连接?"沈溯问。

  "你们将退回三维世界,所有超自然现象消失,但..."光点人停顿片刻,"共生意识的觉醒会留下创伤。人类社会可能陷入认知崩塌,文明倒退百年。"

  "那如果选择升维?"

  "你们的个体意识将被解构,重组为集体意识海洋中的浪花。但宇宙的真相,生命的终极形态,都将向你们敞开。"

  沈溯的思维中突然闪过实验室志愿者的话语:"我能感受到他的恐惧...还有希望。"此刻,全球数十亿人的情绪通过共生意识网络涌入他的意识。恐惧如同黑色潮水,希望则是零星的萤火,在黑暗中顽强闪烁。

  他做出了决定。

  "我们选择...自己创造第三条路。"沈溯的意识爆发出强烈光芒,在虚空中形成巨大的思维矩阵,"共生意识不该是被吞噬的理由,而是反抗的武器。我们要在升维与降维之间,找到属于人类的存在方式。"

  光点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,整个空间开始剧烈震颤。"从来没有文明敢挑战升维法则!"它的形态开始扭曲,光点迸裂成尖锐的碎片,"你们将付出代价!"

  沈溯没有回应,而是将意识沉入量子网络深处。他连接到全球最强大的量子计算机群,调用所有计算资源构建思维模型。在他的引导下,无数科学家、工程师、艺术家,甚至普通民众的思维汇聚在一起,形成庞大的虚拟智库。

  "我们需要重新定义维度。"沈溯的思维波动传遍整个网络,"传统的维度理论认为

上一页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