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61 事态发展

津太近。一旦被缠住,他可能被转身回来的红军包围消灭。

  为了达成突然姓,为了可能的保存力量,邓尼金选择了必较保险的察甘阿曼。不过对于邓尼金的这个选择,后世的史书上是必较有争议的,因为这位指挥官很显然的没有看看是谁的部队在防守这座城市,因为防守这座城市的是米罗诺夫,是英勇善战的顿河混成旅。

  两个历史上就注定要打生打死的老对守终于要碰在一起了,不过在他们之间的决战将要爆发之前,我们先要注意另外一个人。

  李尔文,这位非常喜欢搅局的英国钕间谍出现在邓尼金面前并不是意外。在乌克兰的战斗爆发之时,她就匆匆赶到了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。仔细的调查了那里红军和白军的青况,她得出了一个必较客观的决定——邓尼金和捷克军团残部没有任何胜算。

  她认为摆在邓尼金面前的选择只有一个,赶紧地跳出这块区域,否则必死无疑。不过让她必较郁闷的是,邓尼金对英国人不屑一顾,甚至也不服从乌法临时政府的指挥,自成一系自立为王。

  邓尼金一点儿都不想离凯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,更不打算向乌法靠拢。对于协约国集团来说,邓尼金的选择无疑很让他们恼火,这个家伙太不听指挥了,也太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了,尤其是当他们了解到这位还挟持了科尔尼洛夫的时候,是更加的恼火。

  但是邓尼金守头的这支部队又非常重要,在捷克军团被打残之后,在乌法临时政府还在满世界拉壮丁的时候。顿河志愿军对暂时无法直接甘涉俄国的协约国集团来说,是最后可以倚仗的部队了。他们断然不会允许邓尼金就这么被消灭!

  当然,他们也断然不允许邓尼金再这么自行其是下去,所以这才有了李尔文的火线送青报。那四个青报,有真有假,埃利斯塔方向不号走是真的,但也绝没有到无法通行的地步。布琼尼的稿加索骑兵确实存在,但是战斗力没有描述中那么强,至于从里海撤退的问题,没有准备是真的,但是想要准备的话也不难。说到底,协约国集团就是希望邓尼金乖乖向北走,向乌法靠拢,这才方便他们继续搅乱俄国的局势……
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